跳到內容

最新资讯

主页 > 最新资讯 > 文章 > 黄端

文章

福建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构想及相关对策(作者:黄端)

2016-01-13

黄端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一、福建在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和独特作用

  1、历史上福建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我省的泉州、福州和漳州,都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其中,泉州港是“海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即宋元时期的主港之一,被誉为当时的“东方第一大港”,曾与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有密切往来,海外贸易的繁盛给泉州带来丰富的多元宗教、民族、文化,并与当地宗教、民族、文化相融合共发展。福州港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通商口岸,唐、五代时达到全盛,与广州、扬州、明州并列为唐代四大贸易港口,明代随着郑和船队在此驻泊与扬航,福州港的商贸地位不断提升。以月港为中心的漳州是明代中后期至清代前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海外交通贸易的中心,是这一时期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城市。

 

  2、福建是延续至今“活着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和重要节点

  历史上“一带一路”曾经辉煌过,但又因各种原因发生中断或消失。而福建是少数以不同方式和不同形式延续至今“活着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和重要节点。在福建“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过去时,而且是现在时,更是将来时。以东南沿海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从古至今在福建一直没有中断过,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福建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人员交流的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这是一条连绵不断的“活着的海上丝绸之路”。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和重要节点,在其中担当了重要角色。历史上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就来到福建,其中东南亚和阿拉伯一些后裔在闽繁衍生息、枝繁叶茂,成为今天泉州人的一分子。泉州作为古代东方曾经的第一大港,也成为一个多个宗教、多种民族和多元文化融合并存的城市。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把湄洲的妈祖信仰,随着华人的迁徙遍布全球,据统计,目前有2000多座妈祖宫庙分布在世界各地,东南亚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妈祖信徒来湄洲妈祖祖庙谒祖进香。当资本主义自由贸易在世界的兴起时,漳州月港应运而生。清中后期以十三行总商福建泉州人伍秉鉴为代表的闽籍商人,延续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薪火。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又一批的福建人通过各种方式走出国门,遍布世界各地,成为新一代华侨、海外华人,并积极融入当地社会,福建成为新华侨华人最多的省份之一。经贸发展方面,仅就福建与东盟经贸方面发展而言,2013年,福建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242.9亿美元,实际利用东盟外资3.47亿美元,东盟已成为福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四大资金来源地;截至2013年底,福建在东盟设立的境外企业和分支机构共156家,对外投资额4.5亿美元,东盟已成为闽企“走出去”的重要地区。

 

  3、福建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作用独特。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和人文全面融合,离不开官方合作推动和民间交流扩大。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交往历史悠久,人文认同基础好,福建的海外华侨华人众多,闽商实力雄厚,民营经济发达,对外经贸关系紧密,妈祖文化影响广泛,这些是福建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特色和优势,福建可以在民间结合方面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发挥独特的作用,继续书写新的辉煌。

 

  一是发挥海西的先行先试作用。福建一直是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可以用好用足用活中央赋予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优惠政策,发挥平潭综合实验区、厦门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和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等先行先试优势,积极作为,成为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先行区。

 

  二是发挥闽籍华侨华人深厚的人脉作用。“一带一路”建设,核心要靠人。综观历史上的“一带一路”建设就是靠人走出来的、靠人干出来的,其中华侨华人是当之无愧的先行者、见证者和实践者。目前华侨华人已经融入到“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发挥好他们的人脉作用,既是我国实现与周边地区全面融合的关键,也是福建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最重要特色。据统计,东南亚2000多万华侨华人中有1000多万祖籍福建,2012年福布斯亿万富豪榜中,东南亚华商有30位,24位是闽籍。加上与东盟关系紧密的两岸三地闽籍人脉资源,据统计,台湾居民中超过80%是闽籍,香港居民中1/6是闽籍,澳门居民也有1/5是闽籍。“海外福建”人的总数不比现有福建人口少,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和最大的优势,可以成为促进“一带一路”社会、文化和人文的深度融合的重要纽带。

 

  三是发挥海西港口群的枢纽作用。整合后的厦门、福州、湄洲湾三大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均已超过亿吨,其中厦门港的目标是建设成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平潭的目标是建设国际自由港。通过进一步加大对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港口、码头建设管理、航线拓展等方面的合作,福建可以建设成为境外连接内陆的综合物流平台,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

 

  四是发挥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作用。企业是经贸交流最重要载体,福建拥有众多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已成为“走出去”的生力军。以泉州运动鞋和石材加工企业、莆田木材加工企业、龙岩紫金矿业等为代表的闽籍企业,越来越多在境外投资设厂、建立营销网络,或收购国外资产,开拓海外市场空间。通过发挥产业互补优势,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重点扩大与东南亚、中东、中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和劳务、技术等领域合作,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福建可以成为我国新时期扩大对外开放合作的试验区。

 

  二、新形势下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历史上的“一带一路”从当时的情况和条件出发取得了成功,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同样要从现在的情况和条件出发,不能照搬照抄,必须与时俱进。目前对新形势如何建设“一带一路”理解不一,个人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要对任务的艰巨性和困难有充分的认识。有的地方把“一带一路”建设当成“政策洼地”来争夺,存在认识高度不够的问题。要从国家战略高度而不是地方或区域角度看“一带一路”建设,不局限于一地一行一业,要考虑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感受,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要给予充分的估计。要有作贡献的思想准备,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有人出人,配合国家战略实施推动与东盟乃至中亚、西亚的全面合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做贡献。

 

  2.要突破传统地域和空间限制。比如从区位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福建没什么关系,但从经贸关系看,福建的紫金矿业在吉尔吉斯坦的投资额很大,他们的总统访问中国还专门到福建上杭去考察紫金矿业;比如海上丝绸之路与东盟的合作,福建的区位优势也远远不如与东盟相连的广西、云南,但在东南亚的闽籍华侨华人达1000多万,而且经济实力雄厚,这是其他省份不能比拟的。

 

  3.要更加注重人文交流。经济是基础,是重要的抓手,但不是唯一的目的。不能把“一带一路”建设看成单纯的经济发展问题。中央提出这一战略构想,是基于当前我国周边外交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发展睦邻友好的需要,目的是以经贸合作为基础经略周边环境、打造互惠格局,推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和人文全面融合,厚植沿线人民情感根基。

  4.要坚持官方与民间相结合。推动经济、社会和人文全面融合,需要官方合作和民间交流两条路同时走,中央以官方为主,地方以民间为主。日本战后也因为经济不对等和领土问题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紧张,之后能够大幅改善与东南亚关系,就是因为70年代后实施“福田主义”,在官方层面与东盟建立对等信赖关系,在民间层面引导日企与当地经济、社会环境融合,加强日本与东南亚友好民间往来,改变了当地各界对日本的观感。

 

  三、福建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构想

  从面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角度看,福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合作有三个层面:一是12.4万平方公里的“陆上福建”。从深化自身改革和开放出发,敞开大门与全球的投资者互利共赢,为我国开展新一轮改革开放和融入世界经济积累新经验。二是13.6万平方公里的“海上福建”。扩大合作区域和范围,加强与“海丝”沿线地区的海上合作,为我国与东盟等地区建立海洋合作伙伴关系探索新途径。三是人数与现有福建人口相当的“海外福建”。延伸合作内容与方式,发挥台港澳和闽籍华侨华人的纽带作用,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和人文全面融合作出新贡献。

 

  “三个福建”中,“陆上福建”是主体,“海上福建”是拓展,“海外福建”是延伸,三位一体,相辅相成,构成新时期福建对外开放的路线图。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目标任务是:根据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从实际出发,围绕“五通”,发挥台港澳侨优势,找准定位,扬长避短,主动融入,不遗余力,尽力而为,以“三个福建”为载体,统筹经贸与人文、官方与民间、走出去与引进来,实施项目带动,推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贸易投资、劳务技术合作、海上合作、文化交流等领域取得新突破,经过努力,把福建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道路联通的重要节点、贸易畅通的前沿地区、货币流通的对接平台、政策沟通的重要窗口和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和重要的桥头堡。

 

  四、我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要加快“陆上福建”建设速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实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从目前看,相关省市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力度大,主要意图是在呼应国家战略的同时,为地方赢得发展机遇。同时,中央部委对各地也持开放态度,“一带一路”建设有很大的作为空间。我省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省份,当前任务是要把“一带一路”建设和实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有机结合起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历史影响大、亲和力强,可以作为对外宣传和开展跨区域合作的主线,成为福建对外开放的新亮点,成为吸引台湾同胞共同参与的新焦点。通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福建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创造更加开放的营商环境。因此,我们要提高认识,乘势而为,主动作为,集思广益,争取更多构想、更多项目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要加大“海上福建”建设力度,扩大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涉海合作。争取与东盟联合开展海底矿产、海洋能源与油气等资源调查和勘探开发,进一步探明主要海洋矿产资源储量,建立一批海洋矿产开发和深加工基地。建设国家南方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提升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完善东盟水产品交易市场和东盟水产品期货市场,加强与东盟渔业合作,组建现代化远洋捕捞船队,建成一批境外远洋渔业生产基地、冷藏加工基地和服务保障平台等。争取建设海洋资源市场化配置平台,加快设立和完善东盟水产品交易市场和东盟水产品期货市场。加大对福建涉海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扶持力度,重点支持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交通主通道、主枢纽、口岸、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及国家级中心渔港、一级渔港、二级渔港和避风锚地。

 

  (三)要加强“海外福建”建设,围绕“五通”先行告试。首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活”的,不仅是过去时,还是现在时,更是将来时。在历史上福建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在近30多年来福建的改革开放也是走在全国前列,福建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人员交流持续不断,是“活的海丝”的担当者,这是我们的重要优势之一。第二,习主席提出的“五通”(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除了道路联通与地理区位密切相关外,其他“四通”关键是靠人。过去的丝绸之路是靠人特别是华侨华人走出来、干出来的。福建华侨华人人数多、分布广、影响大,是福建的重要特色,有条有能力为国家战略多做贡献。为此,我们应发挥福建的“活海丝”和人脉、区位优势,找准定位,重点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道路联通的重要节点、贸易畅通的前沿地区、货币流通的对接平台、政策沟通的重要窗口和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特别是与东盟合作的一些特殊政策和措施可以在福建先行先试。比如将平潭等特定区域作为中国-东盟服务贸易率先开放的区域,降低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股比、经营范围等准入限制措施;创新对赴东盟投资的管理方式和服务促进机制,深化试点外汇管理开放政策;探索推动通关模式便利化改革,探索与东盟开展关检合作,争取率先互认关检信息,建立海上丝绸之路的大通关合作;借鉴日本研修生制度在特定区域特殊领域试点引入东南亚劳工等等。

 

  (四)要推进福建自由贸易园区建设,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载体和抓手。自由贸易园区作为新时期扩大开放的新高地,可以作为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载体新抓手。推进福建自由贸易园区建设可以借鉴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的模式,整合福建沿海的平潭、厦门、福州、泉州等区域,赋予新的改革开放内涵。一方面可以推动与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全面对接和区域一体化,为闽台融合提供突破口;另一方面以此促进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经济一体化和人文交流自由化,成为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五)要扩大妈祖文化在凝聚人心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影响力。湄洲妈祖信仰随着华侨华人传播到世界各地,有海的地方就有妈祖信仰。目前全球妈祖宫庙也超过1万座,其中海外就有2000多座,东南亚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妈祖信徒来湄洲妈祖祖庙谒祖进香。妈祖可以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民心相通的情感纽带。我们应整合湄洲岛两岸资源,努力建设全球妈祖信众的朝圣岛,同时探索借鉴台湾民间宗教团体对宗教信仰的现代化管理理念,探索妈祖信仰与慈善的结合,让慈善跟着妈祖宫庙走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和世界各地,进一步扩大妈祖文化的影响力。

 

  (六)要配合国家战略需要,推进与境内外智库合作。智库在提升中国软实力、扩大跨境跨区沟通中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国研中心也提出要打造全球智库网络,智库合作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要按照国家的工作部署,结合福建发展需要,大力开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智库的合作。

 

下载全文(福建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构想及相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