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最新资讯

主页 > 最新资讯 > 文章 > 黄彦勋

文章

《源传媒》名家专栏:要正视民心相通的文化壁垒

2018-10-01

【民心带路】黄彦勋(海上丝绸之路协会总裁)

应岭南大学及香港潮属社团总会邀请,笔者在9月18日与40位参加粤东地区高级管理人员香港研讨班的学员分享了对“香港在'一带一路'的角色”的看法,其中有关地缘政治、债务违约、贪污腐败、法律制度、网络文化方面的风险,及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优势等,可以在以后的文章中讨论,本文集中探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文化壁垒以及在民心相通方面的障碍。

黄彦勋先生在演讲。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至今已五年,相关国家增加到七十多个,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各方面,发展的势头整体上是良好的。不过,务实地说,像“一带一路”这样波澜壮阔的倡议,影响国家以至全世界在未来百年间迈向建立人类利益、命运及责任共同体的走向,期望整个过程一帆风顺、无风无浪,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必须正视问题,寻根究底,查找不足,然后设法改进,克服困难。

五年来,与“一带一路”倡议有关的问题渐渐浮现出来。众所周知,最近马来西亚新任总理马哈蒂尔宣布暂停执行前任总理纳吉布签定的基建项目,便是一个例子。在民心相通方面,中国人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与当地人民产生的茅盾,也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历史上,西方国家以武力开拓疆土然后大举殖民,使用各种方式管治殖民地。 “一带一路”倡议是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自然不存在“殖民”的问题。但是,经济与贸易联系的加强,提供了大量中国人移居“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诱因,基于文化和价值观上的差异,中国人在外地定居和生活,也确实衍生了不少与当地人民在生活和利益上的冲突。勤奋是中国人的民族性,同时,中国人也喜欢聚居,讲究宗族连系和习惯从自己的出发点了解和分析事物。

据非正式统计,在非洲大陆的中国人,为数约一百万至二百万,部分是由所属企业或单位派驻当地工作,其他是自发性地移民到当地寻找商机或开拓新生活。 “勤劳的中国人”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注入发展的动力,也引发不少问题。首先,肯吃亏、不辞劳苦的工作态度对相对习惯安逸的当地居民带来挑战,中国价廉物美的消费品也冲击当地市场。其次,群居的华人依赖相互扶持在外地安身立命,往往不肯融入当地社会,甚至不肯学习当地语言和了解当地文化。某程度上,这也反映了中国人在精神上对华夏文明图腾式的崇拜和对其他文化的轻蔑,或最低限度缺乏应有的尊重。 “勤劳的中国人”像蚂蚁群,侵蚀既得利益,因而触发当地一些人民的抵制情绪。

民心相通上的挑战,目前远远未触及临界点,但我们必须要了解潜在的问题和设法应对。其中一个方法是在中国民众间灌输道德观和世界观,鼓励逆向思维,即试图从对方的立场思考和理解自己的行为,继而在程度上作出规范和改变。另外一个方法是建立尊重当地人民和文化的心态,打破自我封锁,融入当地社群,除了“拼生活”外,也把自己当作移居地的一份子,回馈当地,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五个合作重点之一,民心相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顾名思义,“相通”是双向的,我们不应以成功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弘扬中华文化作为民心相通的指标,反而应该抚心自问,我们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有多大程度接受及融入当地文化。在这个意义上,“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平台便可以持续发展,为建立人类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作出贡献。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