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参考数据

主页 > 参考数据 > 一带一路快讯 > 文章

一带一路快讯

古丝绸之路之二:马鸣风萧萧 落日照大旗

2017-11-30

作者:张信刚

 

帝国形成 孕育璀璨文明

      在1,500-3,000年前,也就是说从西周初期到南北朝时期的这段时间,在欧亚大草原上活动最为频繁、势力最雄厚的游牧者是希腊人所称的斯基泰人(Scythians);他们说一种印欧语言,波斯人称他们为撒迦人(Saka),中国史书将之称为塞人。斯基泰人的血缘与语言和中亚的粟特人(Sogdians)相近,但粟特人以农耕和贩卖为生,斯基泰人则以游牧和征战为业。

      十九世纪以来,考古学家在哈萨克斯坦斯坦西部和蒙古西北发现了为数不少的斯基泰人的墓穴和王陵;出土的金制饰物非常华丽精致,而且数量惊人!斯基泰人建立了人类史上最早的草原大帝国,比匈奴人要早几百年;匈奴崛起后,两者之间有过接触与交往。一部分斯基泰人后来转为定居,在中亚和新疆建立过好几个王国,包括楚河流域的乌孙和塔里木盆地的于阗(今和田)。

草原帝国、农业帝国

      匈奴人从蒙古高原北部的草原崛起,在中亚称霸之后,成为汉朝的威胁,于是汉武帝命张骞通西域,想要通过河西走廊联系西域各国共同对付匈奴。而张骞出使西域的经济和文化意义在于他把中国的丝绸带到了乌孙和其他中亚地区,正式开通丝绸之路。

      斯基泰和匈奴建立的是草原帝国;波斯和秦汉建立的是农业帝国。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人群的社会组织和行政结构都和他们的经济活动有关,当然也受制于地理环境。在物质条件欠发达的情况下,任何群体的商业活动范围和政治影响力的半径都不会很大。所以最早的政治形式只能是几百人的部落,后来在游牧人群中出现了部落联盟,在农业人群中出现了城邦小国。之后,有了封建制度的国家,名义上尊奉一个共同的国王,实则是封建贵族们占地自雄,各自为政。

      之后也有中国自秦朝以后和法国17世纪以来的君主专权国家。当某些国家统治者的行政能力(武力震慑是主要手段)和资源调配(铸币、征税和垄断贸易)的能力增加以后,就有一种新的统治形式和政治结构出现,在汉语里称为「帝国」,即是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之国;在欧洲的语言中大都叫做 empire,不一定有一个中国式世袭的皇帝,但一定是很大的行政组织,领土辽阔,人口众多,包括不同民族、语言和宗教等。

四个帝国与长途商贸活动

      大约2,000年前,从欧洲西部到亚洲东部,有四个不同的农业帝国彼此互相连接。最西边是统治大部分欧洲、中东和北非的是罗马帝国;其东是统治美索不达米亚、伊朗高原和阿富汗西部的波斯帕提亚(Parthian)帝国(汉文称为安息国);再向东,以今日阿富汗南部和巴基斯坦西部为核心的贵霜(Kushan)帝国控制几乎整个中亚和印度西北部,甚至伸展到新疆的西南部;最东方的就是汉帝国——从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到太平洋滨。

      由于这四个帝国的存在,长途商贸活动得以方便并且有序地进行。每一个帝国境内通常有军队维持治安,并且使用固定的货币和一套可以依赖的法律;这使长途贸易成为欧亚大陆上的常态,增加了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交往,因此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使得欧亚两洲的文明进步把赤道以南非洲、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抛后得越来越远。

欧亚大陆的奢侈品贸易

      张骞通西游以后的100多年里面,草原上的交通道路愈加频繁,而由定居人口所建立的不同城市/绿洲则是像珍珠一样被串联起来,形成所谓绿洲之路。

      在欧亚大草原和农业城市串联起来的这两条欧亚大陆的交通大动脉上,首先出现的是奢侈品贸易。这是因为当时的运输能力还不强,沉重的、体积大的货物不可能有大宗的长途贸易。但是中国的丝绸,地中海的琉璃,中亚和印度的宝石,以及印度和东南亚的香料等就受到各地富裕人口的欢迎,形成了最早期的奢侈品贸易,一如今天LV手袋和Chanel 时装的销售,奢侈品里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国的丝绸。

两千年前的全球化:丝绸香料

      大约2,000年前,正当丝绸之路正式开启的时候(当时的人并没有为这些道路命名;是19世纪下半叶一位德国学者首先提出「丝绸之路」的概念和名称),罗马贵族很喜欢穿中国的丝绸,以至于一両重的丝绸在罗马帝国境内价值一両黄金。据说著名的罗马作家塞内加(Seneca)曾经提出警告,说大家如果都穿丝绸,将会把罗马帝国穿穷!当然中国人只是丝绸的供应者,并不是从头到尾运送并且沿途贩卖丝绸;丝绸从中国东部的产地要经过多次转手贸易才能够到达地中海东岸。全球化供应链和附加产值的概念2,000年前就已经得到实践了!

      这里要还谈一下罗马人喜爱的另外一种奢侈品——香料。香料大部分产于印度尼西亚群岛和印度南部,一般从印度南部海港穿过印度洋西部运到也门,再沿着阿拉伯半岛西部的陆上商道运到地中海地各地。除了穿丝绸,罗马人也喜欢吃用香料烹饪的菜肴;一个罗马著名的食谱Apicius里列有超过450种菜式,其中有350种都需要东方的香料。一如中国是丝绸之路的故乡,印度是世界香料之路的中心。

欧亚海陆相通 文化交流繁盛

      前面提到欧亚大陆上有两条交通大动脉,一条是位于北纬45-55度之间的欧亚大草原上,另一条是位于北纬30-40度之间由绿洲和城镇串联起来的贯穿西亚、中亚和东亚的道路网络。除此之外,还有一条海上交通路线,即沿着欧亚大陆的东部南部边缘,用船进行运输。海上交通线多半在热带,因此船体腐烂得很快,考古学者不容易找到古代的船只。

      香料之路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从印度的南端到也门的西南端,这是相当长的一段航行距离。大约2,300年前,希腊人统治埃及的时候曾经乘船出红海,进入印度洋。善于航海而又注重推理的希腊人首先发现了季候风(贸易风)的规律:冬天由北向南吹,夏天由南向北吹。因此印度洋里的贸易多以半年为一程,来回要一年。

      在中国广东沿海一带,周代就有从波斯和埃及运来的货物。今天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中,有汉初南越王收藏的串珠、琉璃等北非和西亚产的精美饰物。汉朝文献中也已经提到长颈鹿。这说明海上丝绸之路由来已久,但早期并没有起到重要的文化交流作用,因为使用海上丝绸之路的人不够多,能够运输的货物也有限。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500年前才有了重大的改变。

蒙古时期 陆权之极 全球化系统应运而生

      作为中国北方的一个群体,蒙古人在13世纪初由成吉思汗统领,形成了一个说阿尔泰语系语言的部落大联盟。他们使用「蒙古」这个当时并不通用的部落名字,进行向南和向西的征讨。他们在共同征讨中这个联盟的成员逐渐形成了共同的「蒙古」意识,开始自称「蒙古人」。其实这些人的语言和风俗和匈奴、鲜卑以及13世纪仍然存在的突厥语人口(在西亚、中亚和新疆)和契丹人口(在中亚和华北和中亚)相差不多;此时散布于各地的突厥语人口和契丹人口很容易与成吉思汗统领的蒙古人集团形成认同感。

     蒙古人掌握当时全世界最有威力的作战方法。他们拥有自己的神速骑兵,中国发明的火炮,以及波斯人的抛石机,在不到50年间横扫欧亚大陆,建立了四大汗国,其领土包含欧亚大草原以及欧亚温带农业区再加上中华帝国的全部。这就是历史学家所称的蒙古帝国。

     如前文所述,人类从早期就开始长途贸易,2,000年前的四大帝国曾经为长途贸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3、14世纪蒙古人统治的地区包括了欧亚大陆上的自古以来的两条大动脉(一条穿过草原,一条穿过温带农业区),他们也因而开创了欧亚大陆东西交通的新局面。在这方面蒙古人维持了欧亚大陆道路的绥靖,创立了极为快速的驿站系统,开办了许多商旅客栈,为后世的全球化做了表率。

北方各民族的主体性和历史传承

       近年来不少西方学者对波斯和中亚穆斯林历史家以及欧洲学者对蒙古史的观点进行重新审视;部分中国和日本学者最近对汉族学者所撰写的史书也提出检讨。大致而言,中国史书历来以汉族为中心,以多世纪来建立的王统观念为出发点,把南下的北方各民族纳入汉族文化一统天下的框架中,并且对他们建立的政权赋予「得天命者得天下」的政治伦理。这种论点忽略了北方各民族的主体性和历史传承。

       因为对于大量的有关非汉族的历史数据没有进行过完整细致的分析与综合,所以没有表现出北方民族诸如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和蒙古之间的联系和近似性。另一方面,波斯和中亚的穆斯林学者们把蒙古当作入侵者和伊斯兰的敌人;没有把蒙古人入侵前和退出后本地区穆斯林统治者之间的长期争夺与杀戮与蒙古人的作为放在同一个天平上来衡量。西欧学者的论述倒是比较有趣,民间一般佩服这批能征善战,吃苦耐劳的战士,又因为觉得蒙古人打败了自己的敌人穆斯林,所以不是什么恶魔!

蒙古贵族的不解谜和「黄金家族」

      另一方面,蒙古人带来了黑死病,所以也不是好人。然而,无论是穆斯林学者还是欧洲评论家都没有解释,为什么灭掉阿拉伯阿巴斯帝国和处死伊斯兰哈里发的蒙古贵族们,在进入中亚、西亚不到100年内,就信奉了伊斯兰教,与比他们早几个世纪到达欧洲的鞑靼人和奥斯曼人一样,成为不少东欧与西亚地区的政治精英,也因此与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斯拉夫贵族们互相交往并且通婚。

     蒙古帝国在公元14世纪初就开始衰落。但是统治各地的成吉斯汗的后裔仍被奉为「黄金家族」,维系了好几个世纪。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布哈拉汗国的埃米尔一直到1920年,苏联成立后才被迫逊位;清代受康熙册封的哈密王则要迟至1934年才被西北军阀冯玉祥赶出他的巨大王宫。

      除了黄金家族,14、15世纪在中亚和西亚进行有效统治的还有一个出身蒙古巴剌思(Barlas)别部,生于撒马尔罕附近的军人帖木儿(Timur)。他信奉伊斯兰,说突厥语,却自认是成吉思汗的传人。他一生中认为自己最大的荣耀是娶了黄金家族的一员——察合台汗国的公主,因此他要部下称呼他驸马爷。由于帖木儿不是成吉思汗的血裔,即使他是据有中亚、阿富汗、北印度、伊朗、高加索和土耳其东部的大帝国的创建者,却终身不敢称汗,只以埃米尔(Emir;地方督军)自居;他在撒马尔罕为自己准备的陵墓便称作埃米尔之陵。 帖木儿东征西讨40年,从没有打过败仗,1405年死在率军进攻明朝的路上。

      帖木儿死后,他在中亚农业区的疆土被来自北方钦察草原的正统黄金家族侵占,这些人是成吉思汗长孙拔都的后人和他们的部下,自称乌兹别克人。今天中亚乌兹别克人的源头是北亚草原,但是他们定居生活已经五个世纪了。2,000年来一直定居于此的人口一般被称作「城里人(Sarts)」,主要是指说波斯语的粟特人的后裔;他们现在自称是塔吉克(Tajik)人。

莫卧儿王朝和古丝绸之路

      帖木儿帝国衰亡后,西亚和中亚的局势有了改变。从西边起,奥斯曼(Osman,或称 Ottoman)帝国兴起,占据东南欧、安纳托里(小亚细亚)、高加索南北麓和黑海北部的克里米亚地区。奥斯曼帝国之东是信仰什叶派伊斯兰的波斯萨法维(Safavid)帝国;再向东就是帖木儿的六世孙巴布尔(Babur)在印度次大陆开创的莫卧儿(Mughal)帝国。

     莫卧儿王朝立国不久就被从大西洋来到印度洋的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人先后和分别侵略蚕食。欧洲航海强国在印度的出现标志着丝绸之路上陆权时代的终结。于是,从中国经中亚、西亚到欧洲的古丝绸之路沦入了「马鸣风萧萧,落日照大旗」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