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最新资讯

主页 > 最新资讯 > 演辞

演辞

叶刘淑仪议员就“把握一带一路机遇,寻找香港经济新方向”议案发言

2015-10-28

  主席,我首先要感谢廖长江议员提出的议案,以及各位议员提出的修正案,让我们有机会讨论“一带一路”的重要性及香港扮演的角色。我注意到廖长江议员的议案的主要围绕着“一带一路”为香港未来经济发展带出的路向;及其他议员的修正案主要关注“一带一路”在经济、金融和物流方面带给香港的机遇。因此,我想借此机会谈谈“一带一路”在地缘政治、文化、历史上的重要性,及探讨香港可以扮演的角色。
 
  “丝绸之路”这个名字原不是中国人发明的,而是一位德国的地理学家Ferdinand von Richthofenz发明的。在1868至1872年间,他多次访问中国后,撰写了一本书名为“Seidenstrassen”,意为silk route。
 
  在古代,这条通往西部的道路还未被人称为“丝绸之路”。据汉书记载,这条路线的目的地称为‘西域’。而汉代通西域主要目的是军事及外交。当时,汉武帝派使者张骞到西域,欲与大月氏国结盟协助汉朝击败匈奴。不幸,张骞在去西域途中被匈奴人截下,并被囚禁了多年。后来,张骞成功逃脱回汉后,又再次返回西域,远至大宛国及大月氏,也就是今日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一带。张骞当时虽是为了执行外交任务,但是无意中带着一百多人打通了这条贸易的通道,而且从西域带回了不少产品(如:胡椒)、葡萄和胡琴等回中原。英文刚好有一词——‘serendipity’, 便是形容这种意外发现奇珍事物的本领。
 
  至于“海上丝绸之路”是属于比较近代的名词。据《梁书》中的《海南诸国传》(海南诸国指东南亚国家)描述中国自汉代开始对外交往的历史,以及其他同类书籍如《诸蕃志》、《岛夷志略》、《瀛涯胜览》、《东西洋考》和《海国图志》等等纪录着中国古代海上外交的发展历程,这些书反映我国当年的世界观,以中国为中心,文化上有「华夏」及「夷狄」的区分。至于海上交通这个名词是在近代才出现。据记载,我国是在十九世纪才开始研究海上交通,这些都可通过《中外海上交通史》、《中外海上关係史》得悉。而「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九十年代初后才开始出现。
 
  为何我要讲述这麽多有关丝绸之路的历史?因为最近我聆听了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主任苏基朗教授就“中外海上交通的大历史:前世与今生”发表的演讲,让我瞭解到丝绸之路几千年的历史。今天,正如苏教授所说,中国是在深厚的历史基础上建立一栋“新房子”。这栋“新房子”是非建不可的。理由并非是中国好大喜功,而是其中机遇之庞大不可错过,不然就会被其他国家夺去。
 
  其实,早在2011年,美国就已提出“新丝绸之路”,因当时美国思量如何在阿富汗撤军后让这个地方能继续稳定下来,于是便提出以阿富汗、巴基斯坦及伊拉克为轴的“新丝绸之路”,希望可以建立一条新的贸易通道。此外,俄罗斯也提起“欧亚联盟”,由此可见中亚的重要性。那为何面对这个如此重要的地区,我们不去组织建立一条可打通贸易、外交、军事及能源各方面的通道?
 
  最近,我也接触过一些国企,如招商局,在国家还未推出
“一带一路”前,为了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已带头“走出去”,在世界各地建设港口。如此看来,“走出去”是国家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至于香港所扮演的角色可说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其他议员提出的金融、贸易、物流等机遇外,香港是中西文化汇聚的地方,香港也是最能够协助国家将不同文化融为一体,和世界不同各地的人交流对话的地方;而且,许多本地精英都掌握着中西文化的精髓,这些就是香港的优势。
 
多谢主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