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絲路一瞥

主頁 > 絲路一瞥 > 常見問與答

常見問與答

悠閒篇

廣東陽江「南海一號」古代商船與「絲綢之路」有甚麼關係?

  1987年,廣州救撈局及英國海洋探測公司(Maritime Exploration & Recoveries),意外地在陽江南海海域東平港外20海浬,發現一艘十分完整的古船,船上並保存有大量的瓷器、鐵器、銅錢和部份金器,很明顯是一艘正在開往海外的商船。

  2007年12月22日,船隻整體出水,2013年11月28日,開始全面發掘。據判斷,船隻屬於宋代福建建造的遠洋帆船──「福船」,船上文物共約六至八萬件。

  歷史學家一直認為,陽江不但是海上絲路必經之路,更加是一個貿易中轉港,「南海一號」的發現,正好填補了這方面實物證據的空白。

  船上出土的文物主要是外銷瓷器,包括:德化窰、磁灶窰、景德鎮窰和龍泉窰。可見當時在海上絲路,瓷器已經取代絲綢,成為主要的出口物品。而船上發現的瓷器,很多都是當時流行的外銷瓷器品種,在海外亦有發現。另外,在瓷器的上層,放有大量的鐵鍋,正常鐵比瓷重,應放在艙底。但廣東生產鐵鍋,瓷器的生產地在浙江、福建和江西,所以鐵鍋應是在船到廣東後,再放進船上。船上同時發現銅錢一萬多枚,時間最後的是宋高宗時的紹興元寶(公元1131年-1162年),估計船隻沉沒,亦應在這段時間。相信這時,海外對中國的手工製品需求很大。至於對海外輸出錢幣,則是因為中國從海外購買的,都是寶石、象牙、犀角、香料等等的高價品,船上外銷的貨品,價值不足以抵銷全船回程的貨物,所以要多帶錢幣用來購買。

  照船隻的航向,推測船隻正在前往南洋甚至阿拉伯,照貨物判斷,則肯定是一艘海上絲綢之路的商船。她的出現,是絲路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絲綢之路」旅行有那些是位於境內的熱賣點?

絲綢之路旅行團/自由行在境內有以下熱賣的景點:(1)鳴沙山/月牙泉,(2)敦煌莫高窟及(3)吐魯蕃交河故城。

  1. 鳴沙山/月牙泉: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處,兩處屬同一景區。鳴沙山主峰,高海拔1,715米,因沙動成響得名,山由流沙所累積而成,沙色分為:紅、黃、綠、白、黑五色。月牙泉在鳴沙山下,屬巴丹吉林沙漠與塔克拉馬干沙漠的綠洲過渡地帶,自漢代起,已是敦煌八景之一。泉旁的亭台樓閣為沙丘所包圍,成為了一幅獨特的綠洲畫面。古人稱這兩處風景區:「鳴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
  2. 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於甘肅省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的鳴沙山東麓斷崖上,由西向東,南北長1,680米,高50米。始建於十六國前秦時期(公元366年),歷代均有增建,直到元朝。現存洞窟735個,在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莫高窟內,集繪畫、雕塑、建築藝術於一體。其繪畫為中國美術史提供了重要實物,也可以研究古代的風俗。
  3. 吐魯番交河故城:位於新疆吐魯番市西11公里的亞爾孜溝內,是中國境內唯一保存有漢代城市遺址的文物單位。2014年6月22日,在多哈,交河故城成功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中的一處遺址。始建於公元前二世紀,公元十四世紀被毀。故城遺址長1,650米,最寬300米,現存建築面積三十六萬平方米。城北是寺院,東南方是官署,城西是手工作坊。基本上全城是一座防守嚴密的大堡壘,城內的建築保存得頗完整。

有那些藝術作品例子是與「陸上絲綢之路」有關?

(1)匈奴詩《匈奴歌》:「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漢武帝元狩二年,大將軍霍去病出塞北,大敗匈奴,連奪焉支山、祁連山。於是,匈奴人悲愴,失去這兩地方,使他們的婦女顏面無光,六畜亦不得繁衍。

(2)王維《渭城曲》:「渭城朝雨揖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是一首送別詩,渭城是送別之地,柳色是點時令景物,最後兩句均為送別,情感真摰,陽關在今敦煌西南一百三十里。

(3)《絲路花雨》,1979年5月首演的大型民族舞劇,以絲綢之路和敦煌壁畫為創作素材的六場歷史劇。主角是老畫工神筆張、女兒英娘、波斯商人伊努思和掌管貿易的市曹。此劇先後在中國、香港、日本、義大利、法國等地演出1,800多場,被譽為「活的敦煌壁畫,美的藝術享受。」1982年,西安電影製片廠,根據這故事為藍本,由顏學恕導演,拍成同名電影。

(4)歌曲《同途萬里人》,是1983年無線電視外購紀錄片「絲綢之路」的主題曲,由羅文主唱,黃霑作詞,喜多郎(Kitaro)作曲,趙文海編曲,原曲是喜多郎的Caravansary。

(5)敦煌繪畫:繪畫題材多樣化,有佛經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樓閣建築畫,花卉圖案,還有最具特色的飛天佛像及舞蹈。舞蹈是社會的生活,也是天宮仙境的反映。敦煌繪畫吸收了伊朗、印度、希臘的技法,和中國的藝術融為一體。

(6)敦煌犍陀羅佛教藝術:在敦煌早期的洞窟中,受煌犍陀羅佛教藝術影響最大。一般是一佛二菩薩,或加二弟子。像243窟的釋迦牟尼佛像,巍然端坐,身上斜披印度袈裟,頭頂扁圓型髮髻,是典型的犍陀羅樣式。

有那些藝術作品例子是與「海上絲綢之路」有關?

(1)黑石號文物:1998年,距離印尼勿里洞島附近發現屬於沉船遺留下的大堆陶瓷,由於沉船可能是因撞及一片大礁岩而失事沉沒,勘查人員因此將其命名為「黑石號」。船上的遺物種類及數量甚豐,包括金、銀、銅、鐵、鉛、骨、木、石、玻璃和各類香料及陶瓷器等,絶大部份是屬於中國製造,就以陶瓷為例,估計有六萬七千多件。

(2)南海神廟:位於廣州市黃埔廟頭村,為隋文帝開皇十四年(公元594年)下詔創建,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祭祀南海神的廟宇。唐宋時期,中外商船出海前必入廟拜祭,祈求平安。廟內設有南海神像和達奚司空像。

(3)喬治.錢納利(George Chinnery,1774年-1852年),是著名印象派畫家,在早年到中國的畫家當中享負盛名,被視為十九世紀東方最有影響力的西方畫家,其作品深受印度、香港以及澳門人喜愛。錢納利擅於街頭速寫,他描畫的各地風貌亦為後世歷史研究留下不少的貢獻,如剛開埠的香港的模樣,以及昔日澳門小城各歷史建築的面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