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最新資訊

主頁 > 最新資訊 > 文章 > 黃彥勳

文章

《源傳媒》名家專欄:五通的意義 (二):設施聯通需在地接軌 (作者:黃彥勳)

2018-03-19

【民心帶路】-- 黃彥勳(海上絲綢之路協會總裁)
 
「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有七十多個,數目正在不斷增加,涵蓋廣闊的地域。每個國家發展的程度不同,背景也不一樣,對經濟融合構成很大的挑戰,這些問題,在基礎設施方面尤其顯著。針對這個情況,「一帶一路」倡議的第二個合作重點 - 設施聯通 - 就是促進相關國家在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上的互聯互通。讓我們在以下舉例說明具體的問題:
 
1. 鐵路軌距的差異 - 軌距亦即軌道距離,是鐵路軌道兩條鋼軌之間的距離(以鋼軌的內距為準)。國際鐵路聯盟在1937年制定1435毫米為標準軌距(4呎8吋半),又稱國際軌距。實際上,「各處鄉村各處例」,各地鐵路的軌距可謂五花八門。就算是在香港,港鐵系統中,在合併前屬於九廣鐵路的東鐵綫、西鐵綫、輕鐵及馬鞍山綫均使用1435毫米的標準軌,而在合併前屬於香港地鐵的觀塘綫、荃灣綫、港島綫、東湧綫、機場快綫及將軍澳綫則用稍窄的1432毫米(假窄軌),合併後新建的南港島綫亦使用1432毫米的略窄軌,香港電車則使用1067毫米窄軌,而山頂纜車則採用1520毫米的寬軌。中國大陸現在的鐵路使用標準軌,俄羅斯和屬於前蘇聯的國家,以及蒙古、芬蘭都是採用俄國的1520毫米軌距。在交通運輸方面,不同的鐵路軌距對火車客運和貨運均構成障礙。
 
一帶一路設施聯通需與當地標準接軌(互聯網圖片)
 
2. 能源供應的參差 - 中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很多,從2013年底到2016年,中國企業在海外簽署和建設的重大能源專案達60多個,主要集中在油氣運輸通道、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區域電網等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中國和這些國家具有很強互補性,中國能源資源稟賦是「富煤缺油少氣」,海灣地區國家、俄羅斯、中亞和非洲部分國家則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但是,這些國家中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處在城市化工業化進程中,這些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對能源基礎設施的建設存在巨大需求。譬如,天然氣資源較為豐富的中亞地區經濟發展水準許多較低,落後的基礎設施一直是其天然氣出口的掣肘;另一方面,該區域大部分國家人均用電量低於全球平均水準。中亞、非洲及東南亞地區大部分國家人均用電量也還很低,國內缺乏有能力的發電及電網設備製造商,對電力投資需求很大。印度、巴基斯坦和部分東歐國家的電力供應問題突出,時常發生拉閘限電,嚴重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目前中國在能源設備製造、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能源技術研發以及資金方面具有優勢,可以通過能源合作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實現互利共贏。
 
「一帶一路」聯繫了能源消費國與生產國,兩端因為資源蘊含量與經濟、交通運輸發展程度的差異,造就了經貿和投資合作的需求。所以,優化交通運輸能源配置、增進合作是國際社會的共識。「一帶一路」倡議正好提供一個開放、包容、平等的平台,讓相關國家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來源:http://www.maxsourcemedia.com/content.php?id=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