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最新资讯

主页 > 最新资讯 > 文章 > 黄彦勋

文章

《源传媒》名家专栏:五通的意义 (五):民心相通自发对等

2018-05-06

【民心带路】-- 黄彦勋(海上丝绸之路协会总裁)

郑和七下西洋宣示国威,馈赠礼物之后便离开,没有像西方殖民主义者那样掠夺土地,也没有积极在当地弘扬中华文化。前港大校长王赓武教授主力研究华侨史,结论是东南亚诸国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不深,例如:印尼、马来西亚接受了伊斯兰教;泰国、柬埔寨、老挝等成了佛教国家;越南则彻底去中国化,甚至把文字也纳入法语系统。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形容得好:「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郑和的做法是天朝大国高高在上心态的反映。

今天,「一带一路」框架思路秉持与郑和时代截然不同的概念。在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下,「一带一路」倡议主张相关国家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并透过有五个合作重点,即「五通」来实行。在前文,我们已分别讨论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等「四通」,这些都是在政治、经贸、金融等领域的措施,如果说它们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骨干,则民心相通会是合作的灵魂。

二次大战后西方以基督教文明为主轴主导世界秩序,透过硬实力和软实力缔造的「普世价值」,有一定的排他性。 「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心思想是平等、互利、开放、合作、包容。因此,尊重相关国家的宗教、文化、思想、价值观、生活习惯等是不可或缺的原则,人民透过交流相互了解,民心一旦相通,经济政治金融商贸等各方面的合作就有稳固坚实的基础。

顾名思义,民心相通是双向性的,它代表民间在文化、旅游、体育、学术、宗教、艺术等各方面的交流和融合,这些交流是自发的、对等的、非歧视性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国家最自由开放的国际大都会,是实践民心相通最理想的地方。开埠以来,香港华洋杂处,资讯流通,市民普遍具备国际视野,足以在促进民心相通方面作出贡献。

自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香港官方及民间都积极响应,以下举些个别民心相通的例子。笔者任职的「海上丝绸之路协会」(「海丝会」)是在香港不遗余力地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民间团体。海丝会的「张骞计划」是专为香港本科大学生而设的暑期实习项目,由2016年举办至今,已踏入第三届。海丝会与香港和外地企业携手合作,让香港大学生在这些企业「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包括内地)的单位进行四至八星期暑期实习,实地体验当地的生活环境和风土人情,不但丰富人生阅历,也为他们日后沿着「一带一路」闯出去奠定根基。

「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对海丝会在促进民心相通方面的努力,也积极回应。希腊莱夫卡达市政府和海丝会将于今年夏天在当地合办「海上丝绸之路暑期课程」,让希腊的青少年及成年人可以透过为期一个月的课程,学习基础汉语,并了解中国文化,包括书法、历史、十二生肖、太极拳甚至是中国饮食文化等。

「一带一路」是长远、持续的倡议,民心相通也是一点一滴、长期累积的过程。透过不懈的努力,「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民心相通合作交流必将获得丰硕的成果!

 

来源:http://maxsourcemedia.com/content.php?id=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