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最新资讯

主页 > 最新资讯 > 文章 > 李宗鸿

文章

阿布达比的「罗浮宫」(作者:李宗鸿)

2018-02-28

李宗鸿 (海上丝绸之路协会文化总监)

离开阿塞拜疆的首府巴库后,我及家人转往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的首都阿布达比 (Abu Dhabi) 参观。这城市的重要地标要数其花了十年时间建造,于2017年11月上旬开幕的阿布达比罗浮宫 (Louvre Abu Dhabi)。这是二十一世纪伊斯兰世界第一座普世博物馆(universal museum),它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百科全书式博物馆」之间的差异在于它更强调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同价值,故其陈列方式完全打破了文化地区、艺术类型之间的界线,诉说着人类自史前时代至今的发展故事,希望促成不同文明之间的精神对话。

阿布达比对这个博物馆的投资十分巨大,政府斥资十亿欧元使用法国罗浮宫品牌30年,并借助罗浮宫等法国17家机构的策展专业和资源15年,亦租借法国13家公立博物馆藏品10年。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阿布达比罗浮宫自2009年开始积极在世界各地通过拍卖会、私人画廊、古董店、私下交涉购藏展品,短短八年间已经汇集了620件作品,涵盖世界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艺术。

永久馆藏展以一个象征「引言」的大厅和12个展览厅,述说从史前时代到今天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展出了600多件作品,当中的一半属于借自法国13家博物馆的收藏,另外300多件作品为阿布达比自身的收藏。

参观者亦可在13个展览厅内找到中国的艺术品,从新石器时代陶器、商周青铜器、北朝佛像、汉唐陶俑,到辽代面具、宋元瓷器等,馆内绝大多数来自中国古代的展品借自法国吉美博物馆(Guimet Museum),但也有近十件顶级展品属于阿布达比罗浮宫自身的馆藏品,包括战国时期《青铜神龙》、元末明初《圆觉经》,反映中日交流的唐代《八角玳瑁盒》、代表丝路文化的唐代《银缠枝花纹盖碗》等。最后一个展厅旨在呈现二十一世纪的全球舞台,来自世界不同角落的艺术家持续对生存处境提出发问。

当中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的宗教展厅把1498年也门版本的犹太教经典《妥拉》 (Torah)、法国巴黎1250-1280年的手抄本《圣经》、公元600-700年阿拉拍抄本《可兰经》及元末明初时期的佛教《圆觉经》并列展示,象征不同宗教间的对话与包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