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最新资讯

主页 > 最新资讯 > 文章 > 黄彦勋

文章

《源传媒》名家专栏:「一带一路」中心思想体现中华文化 (作者:黄彦勋)

2018-02-02

【民心带路】-- 黄彦勋(海上丝绸之路协会总裁)

郑和七下西洋,拓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成就空前,可惜无以为继。 1433年郑和在第七次远航返程时,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从此明朝的海洋探索结束,其后中国对西方海权的崛起茫无所知。郑和死后仅仅65年(1498年),葡萄牙探险家达嘉马从欧洲航海到印度,为日后葡萄牙对外殖民扩张铺平道路。一百年后,英国、荷兰及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挑战葡萄牙在非洲、印度洋及远东海权的独霸局面,也开始另一波欧洲国家的亚洲殖民行动。今天,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核心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但完全突破了郑和时代的桎梏,甚至创新了人类的思想,为未来国际关系的发展提供崭新的方向。

过去四百年西方海权的崛起,在现代的历史观和世界观上,塑造了零和游戏博弈的思维。殖民主义标榜强权与征服,以致二次大战后,殖民地纷纷独立建国,但「彼所得即我所失」的观念,一直没有改变。国际贸易方面,「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及「世界贸易组织」致力推动多边主义,减低关税,促进自由贸易,但在「多哈回合」失败后,面对民粹主义的兴起及区域性贸易协议的逆流,疲不能兴,已经不能有效地运作,战后七十多年的游戏规则面临挑战,人们却仍未能跳出西方殖民主义时代遗留下来的思考方式。

网络图片

2013年,针对国内外的情况和历史发展的趋势,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犹如浊世清流,颠覆了我们的惯性思维。 「一带一路」的框架思路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换句话说,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模式下,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建基于平等互利,开放互补,融和包容,摒弃「得失」、尔虞我诈的考量。

对习惯对抗式思维的西方国家来说,「一带一路」的开放性是不可思议的。例如,「一带一路」国家实际上并没有官方定义,远至中美洲的巴拿马,现在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韩国、日本都说要参与了,英国、荷兰、德国等西欧发达国家,也已加入「一带一路」行列。这就是「一带一路」倡议独特的地方,它既没有正式的群体,又如何把别人排斥于群体之外?

经过四年的发展和深化,世界各国已普遍领略和接受了「一带一路」的中心思想:它倡导人类在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内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而非在压逼、侵略、掠夺下的主仆从属关系。不懂中华文化的精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思路会大惑不解。郑和七下西洋,没有掠夺其他国家任何文物、占领其他国家一寸土地、掳掠别国人民作为奴隶;反而是馈赠礼物和排解纠纷。这就是华夏文明的精神,明乎此,对「一带一路」的中心思想自当理解和释然。

 

来源:http://www.maxsourcemedia.com/content/2018-02/02/content_3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