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最新资讯

主页 > 最新资讯 > 文章 > 黄彦勋

文章

「南海一号」文化探索之旅 (作者:黄彦勋)

2016-05-31

黄彦勋
海上丝绸之路协会总裁 
 
「南海一号」文化探索之旅
 
引言
      「一帯一路」倡议是国家的百年大计,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新形势下,国家向内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向外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关系,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下深化区域合作,互利共赢。「海上丝绸之路协会」(海丝会)成立的宗旨,除了在政策理论和学术研究等层面支持和配合国家的「一带一路」发展策略外,还致力加强公众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特别是海上丝路起点省市及东盟各国)历史文化及现今发展状况的认识,和提供机会协助青年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
 
 
文化探索之旅
      复活节期间,海丝会属下的「青年机遇委员会」组织了「福建(厦门泉州)— 海上丝路文化探索之旅」文化交流团,由联席主席叶刘淑仪率领127名大学本科生及海丝会代表,透过到访厦门经济特区和海上丝路的起点泉州,加深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海上丝路的背景和发展的趋势。5月28-29日周末,海丝会再接再励,组织了由会员及社会人士组成,共40人的「南海一号」文化探索之旅交流团往广东省开平市及阳江市参观访问。
 
 
开平碉楼与赤坎古镇
      5月27日热带气旋在阳江登陆,交流团翌日出发,暴风后的雨区带来阴晴不定的天气,旅途偶尔大雨,但却没有影响游兴。28日下午,交流团抵达开平市。开平市附近乡郊的村落以别具特色的碉楼闻名于世, 开平碉楼与村落于2007年6月28日在新西兰基督城召开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其中赤坎镇三门里村落、塘口镇自力村村落与方氏灯楼、蚬冈镇锦江里村落和百合镇马降龙村落群为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遗产的四处提名地。开平现存的碉楼共有1833幢,交流团参观的碉楼群座落于自力村,这些碉楼群的形成,固然有本身历史上和地理上的因素,但从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角度来看,更是饶有趣味。
 
 
  自明朝以来,由于水患和匪患的缘故,开平当地就已有民众开始修建碉楼,这些碉楼,顾名思义,就是一些类似碉堡式的建筑物,比一般村落的房屋为高。虽然这些碉楼有防涝和防匪的作用,但直至鸦片战争之前,碉楼数量都还不多。19世纪中期,远在太平洋彼岸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西部大开发,对开平附近的村落带来巨大的影响。当时北美的淘金热潮和修建铁路需要大量外来劳动力,加上晚清及民国政府腐败,内政不修,开平地区土匪猖獗,人民生存状况恶化,大批开平籍的农民开始以「卖猪仔」的方式迁往美洲,成为旅美和旅加华工。到了19世纪80年代,美国和加拿大开始实行排华政策,迫使华工纷纷回乡买地、建房和娶亲。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末,随着美国、加拿大经济的高速发展,华工的收入和汇回开平的侨汇明显增加,他们为开平碉楼的大量修建创造了经济条件。1900年至1931年,开平共建造碉楼1648座,占总数的89.9%;特别是1921年至1931年,共建造碉楼940座,占总数的51.2%。这些可以说是大量建造碉楼的历史和经济诱因。
 
  另外一个兴建碉楼的原因是盗贼和土匪。由于民国战乱频繁,经常有土匪抢劫发生。1912年至1926年,土匪就劫了学校8次,百多个教师和学生被掳;因此,具有防涝防匪之用的碉楼受到了华侨青睐,得以大量修建,最多时达3000多座。不过,到了1940年代,随着美国和加拿大开放对华移民限制,侨眷大量移民与家人团聚,碉楼的兴建亦逐渐减少并最终停止了,开平最后兴建的一座碉楼—赤坎镇两堡村委会新塘村健庐是建于1949年的。
 
  我们在自力村四处游览,并进入部分碉楼登高眺望。开平碉楼的特色是中西合璧 ,它们一方面有中国农村建筑的特色,另一方面也结合了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多种风格。在功能上,为了防涝防匪,有些碉楼用作更楼,建在村口或村外山岗之上,视野开阔,并配有探照灯和报警器,用于提前发现匪情。1922年12月,土匪劫赤坎地区开平中学时,碉楼便发挥作用,土匪被鹰村碉楼探照灯照射,四处乡团及时截击,成功救回校长及学生共17人。
 
  碉楼也是很好的居所。在自力村,我们参观的碉楼很好地结合了防卫和居住两大功能,空间开敞,有完善的生活设施,内部装修也颇为美观,甚至带有一些洋楼的风格,适合居住。
 
交流团雨中抵达自力村
 
自力村碉楼
 
碉楼居高临下,兼具防涝防匪的双重作用
 
碉楼设计中西合璧
 
碉楼内部宜室宜居
 
  在狭义上,开平碉楼与海上丝路贸易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在广义上,近代海外的政治经济,由毗邻的地区远至北美,都影响着中国沿岸海上丝路贸易带的发展,并互为因果。现在我们谈论海上丝绸之路,一般泛指从中国大陆沿海经东南亚、印度洋抵达欧洲大陆。但开平碉楼的历史文化说明,开平人在上世纪初已经东渡太平洋,并从遥远的地方带回西方文化,构建独特的地方风格。
 
  参观过自力村的碉楼后,交流团随即前往附近有「中国第五名古镇」之称的赤坎古镇游览。赤坎古镇一列列民国初期的建筑,保存得比较完好,因此具民国时代的风情,邻近亦有赤坎影视城,很多中外电影和电视剧都在赤坎一带取景拍摄。交流团在赤坎古镇游览后,便前往阳市入住酒店。
 
保存民国时期建筑物的赤坎古镇
 
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5月29日早上,阳江市政府特意安排交流团首先前往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和十里银滩发展项目参观,然后与专程从佛山赶到的海丝会联席主席叶刘淑仪女士会合,一起参观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交流团从酒店出发时,滂沱大雨,心想大家一会儿全都变落汤鸡了。不料车到海陵岛,雨势骤然停止,其后全程天朗气清,真是天公造美哩!
 
  阳江市海陵区委员会丁钖丰书记担任临时导游,亲自介绍海陵岛的建设和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的特色。丁书记告诉我们,在发展海陵岛国家湿地公园的时候,他们决定不引进外来的一草一木,因此该地的红树林得以保存最自然的生态。由于时间有限,交流团在红树林湿地公园只能走马看花,但已能感受到湿地勃勃的生机和市政府保护环境的决心。
 
丁书记亲自导游
 
湿地的小蟹
 
  离开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参观了海陵岛一些发展项目之后,交流团前往是次文化探索之旅的重点—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参观 ,「南海一号」古船就是座落在博物馆内。说起来,世事往往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南海一号」是在很偶然的情况下被发现的。英国的海上探险和救捞公司(Maritime Exploration & Recoveries PLC)根据历史纪录,申请和广州救捞局在上下川岛海域寻找被认为満载黄金的东印度公司沉船莱茵堡号。1987年8月,打捞工作进行时,并没有找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却意外发现了在深埋在23 米之下的另一条古代沉船,并打捞出一批珍贵文物。这艘古船和英国公司进行的打捞行动没有任何关系。当时为了保存古船,当局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告诉渔民附近的海域怀疑有日本侵华时遗下的炸弹,警告渔民不要接近。由于发现沉船的海域位于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专家认为其历史价值不可估量,当时将这艘偶然发现的沉船命名为「川山群岛海域宋元沉船」,「南海一号」是后来由中国水下考古事业创始人俞伟超先生于1990年代初命名的。
 
  1989年冬,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前身)与日本国水中考古学研究所合作,正式开始对「南海一号」进行水下考古调查,这是中国水下考古队伍成立之后,在中国海域所进行的第一水下考古调查,这次调查被誉为中国水下考古的起点。199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心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应香港特区政府邀请,前往香港迪斯尼乐园建设用地范围的填海区进行水下考古调查,香港商人陈来发先生,创建了名为「中国水下考古与探索协会(香港)」的组织,并发起募捐,为「南海一号」进行水下考古无偿捐助港币120万元,开创了香港民间组织无偿资助大陆水下考古事业的先河。
 
  2004年3月,广东省发改委同意筹措资金,在阳江市海陵岛十里银滩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2005年12月28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动工兴建。2007年12月底,「南海一号」完成整体打捞,正式进入被称为「水晶宫」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2008年,「水晶宫」开馆迎四方游客。
 
交流团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外合照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黄铁坚馆长亲自接待交流团,并带领团员在馆内参观。「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福建泉州特征的木质古船,沉没于广东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它是艘尖头船,专家从船头位置推测,当时这艘古船是从中国驶出,赴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或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海底近千年的古船船体保存相当完好,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这艘沉船的出现对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研究以及木质文物长久保存的科学规律研究,提供了最典型标本。同时,它也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甚至可以获得文献和陆上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从发掘出来的文物及船体的造型来看,该船的始发港口可以肯定是福建的泉州。
 
黄铁坚馆长向叶刘淑仪主席介绍南海一号
 
交流团团员参观「水晶宫」
http://www.maritimesilkroad.org.hk/cmsfiles/Article/22.jpg
 
尚待挖掘的大量文物
 
观赏南海一号展品
 
      在「水晶宫」稳定的环境下,「南海一号」考古工作继续积极地进行中。在馆长和其他工作人员的介绍下,交流团对「南海一号」整体的发现、打捞和考古工作都有较深入的了解,同时亦对打捞出的文物,包括宋瓷、金银饰物、古钱等叹为观止,也对中国古代海上丝路的历史文化加深了认识。
 
结语
      阳江市委员会陈小山书记特别设宴款待交流团,陈书记在致辞时期望海丝会与阳江市加强交流,推动香港各界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认知和了解。海丝会叶刘淑仪联席主席代表交流团感谢陈书记和阳江市政府的热情招待,她简介了海丝会的工作和使命,并表示海丝会将继续举办各类型的活动和项目,在香港推广「一带一路」及协助青年把握「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午宴之后,「南海一号」文化探索之旅圆满结束。
 
(由右至左)阳江市市委书记陈小山、海丝会联席主席叶刘淑仪、中联办社工部部长杨茂、海丝会总裁黄彦勋向交流团团员祝酒
 
 
参考数据:
维基百科:https://zh.m.wikipedia.org/zh-hk/%E5%BC%80%E5%B9%B3%E7%A2%89%E6%A5%BC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subview/332127/15182280.htm